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月2日下午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。他强调,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。要强化底线思维,增强忧患意识,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。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,健全预警响应机制,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,织密防护网、筑牢筑实隔离墙,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。
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。习近平清醒判断、着眼根本、谋划长远,多次指出要清醒看到疫情防控的漏洞和不足,反复强调抓紧完善公共卫生体系。如何为14亿人民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?从这篇十分重要的讲话中,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的谋篇布局。
“重要保障”——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
习近平多次指出,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。2月14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,习近平强调,要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,坚持常备不懈,将预防关口前移,避免小病酿成大疫。
此次最新讲话中,习近平指出,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保护人民健康、保障公共卫生安全、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。他提出以下八个要点:
“当务之急”——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
5月24日下午,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,习近平就曾提出“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”。
此次最新讲话中,习近平把“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”作为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当务之急来强调。他提出六点要求:
“建立健全”——重大疫情救治机制
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,前端重在预防,中端重在救治。
习近平提出一个“机制”、两大“能力”和一个“网络”等方面的要求:
“社会动员”——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
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,坚持预防为主,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,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,预防控制重大疾病。党的十九大将“实施健康中国战略”提升到国家整体战略层面统筹谋划。
“全面改善人居环境”“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”“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”“把爱国卫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,探索更加有效的社会动员方式”……习近平要求,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经验,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,创新方式方法,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,解决好关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、长期性问题。
“守正创新”——中西医结合、中西药并用
习近平指出,中西医结合、中西药并用,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,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、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。
此外,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法律法规、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、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方面,习近平也作出了一系列具体部署,包括“有针对性地推进传染病防治法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等法律修改和制定工作”“普及公共卫生安全和疫情防控法律法规”“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”“深化科研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”“继续履行国际义务,发挥全球抗疫物资最大供应国作用”等。
文章来源:学习强国
